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症状大全

首页> 医疗> 症状
  • 低血压

低血压怎么办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低血压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随访,因为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早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低血压怎么预防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适宜

1、宜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 2、宜吃高钠、高胆固醇饮食。

禁忌

1、忌吃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 2、忌吃玉米等降血压食物。

低血压的病因

病因分类: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一、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二、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1、体质性低血压;2、体位性低血压:(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2)仰卧性低血压综合征;(3)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3、继发性低血压:(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 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包括神经节)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 抑郁药物、氯丙臻等。(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机理  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之一或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如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和(或)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引起血压升高。有关血压的调控机制参阅高血压一节有关内容。下面仅以体位性低血压为例介绍其发生机制。  正常人在平卧休息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壁张力下降,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大约700ml左右的血液积于下肢血管,这样就会因为供应头颈部的血液减少,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一方面通过增快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增加血管张力减少下肢淤血,当然,站立时下肢肌肉张力增高对血管(尤其静脉)的挤压,促进血液回流,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偿的结果就保证了正常人取直立位时仅有短暂的动脉收缩压下降(下降幅度一般为0.7-2.0 kPa或5-15 mmHg),舒张压不降或有上升趋势,平均动脉压一般保持不变。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①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②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③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链)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如第四脑室肿瘤)、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④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如组胺5一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血液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

低血压推荐菜谱(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可能引发疾病
常见症状
疾病预防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