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神经外科疾病

首页> 医疗> 疾病>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疾病

查询
  • 脑室内出血

    过去一般认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是由于邻近脑室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或脑穿通伤经过脑室系统,伤道的血流入脑室,并且很少见,而来自脑室壁的出血就更为少见。CT扫描应用于临床诊断后,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发现外伤性脑室出血并非少见,而且常出现在非危重的患者中。[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75%
  • 脑损伤后综合征

    脑外伤病人在急性创伤已恢复之后,仍有许多自觉症状长期不能消除,但临床上又没有确切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甚至通过CT,MRI等检查亦无异常发现。这类病人往往是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但头昏、头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却经久不愈。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至伤后3个月以上仍无好转时,即称之为脑外伤后综合征。[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0天|治愈率:10%
  •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老年人|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3个月|治愈率:75%
  •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脑膜、脑室内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占囊虫病的80%以上,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发病率较高。[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消化道传播|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68%
  • 脑室炎

    脑室炎是指外伤后细菌入侵脑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是神经外科致命性颅内感染,其中脑室内积脓死亡率极高。其中脑室外引流是导致脑室感染的主要原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可因原发病、感染程度、致病菌不同以及治疗等不同而使其症状多样化。抗菌药物仍然是控制脑室感染的有效手段。[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周|治愈率:20%
  •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本病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是因为硬脑膜在颅骨上的附着没有妇女、儿童及老人紧密,而易于剥离之故。好发部位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正好相反,即位于额,顶、枕等处为多,而颞部较少,究其原因,多系颞部血肿易致脑疝,故而病程发展较速。[详细]
    易感人群:以青年男性为多|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个月|治愈率:60%
  • 帽状腱膜下脓肿

    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isis) 前连额肌(frontails)、后连枕肌、(occipitails)额肌止于眉部浅筋膜和皮肤,枕肌止于上项线。在两侧,腱膜逐渐变薄,延续为附于颞区的颞筋膜浅层。帽状腱膜下疏松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容易扩散,但常限定在帽状腱膜的附丽缘,大量积脓可达100~200ml。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而引起。[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月|治愈率:60%
  • 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脑瘤,硬脑膜下血肿、脑脓肿及其他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在初期主要是因病变邻近疼痛敏感结构被牵拉,移位或因感觉神经直接受压所致。在后期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阻塞,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远离病灶的对疼痛敏感结构被牵拉、扭曲和移位而引起头痛。[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40%
  •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个月|治愈率:70-80%(外科手术治疗)
  • 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颅底几处薄弱的区域发生的骨折。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颅底骨折一般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颅内、颅底严重的并发伤及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较佳。颅底骨折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都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毕竟,颅骨骨折的存在提示伤者受暴力较重,合并脑损伤机率较高。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与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与凹陷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累及气窦的颅底骨折有可能合并骨髓炎或颅内感染。[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3个月|治愈率:85%
  •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为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均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特别是位于额、颞前份和底部的浅层脑内血肿,往往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相伴发,临床表现急促。深部血肿,多于脑白质内,系因脑受力变形或剪力作用致使深部血管撕裂出血而致,出血较少、血肿较小时,临床表现亦较缓。血肿较大时,位于脑基底节、丘脑或脑室壁附近的血肿,可向脑室溃破造成脑室内出血,病情往往重笃,预后不良。[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0-30天|治愈率:70%
  •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出现的硬膜下血肿,呈急性(症状在伤后3天内出现)或亚急性发病者(症状在伤后4天至3周内出现)。急性(3天内)硬脑膜下血肿发生率最高占70%,亚急性(4~21天)约占5%。两者致伤因素与出血来源基本相同,均好发于额颞顶区。临床病程发展的快慢,则据脑原发损伤的轻重、出血量及个体代偿能力的不同而异。[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月|治愈率:80%
  •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但可合并其他类型血肿,构成复合型血肿,其中以外伤着力点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较为常见,脑内血肿少见。硬膜外血肿可见于任何年龄病人,以15~40岁青壮年较为多见。儿童因颅内血管沟较浅且颅骨与脑膜粘连紧密,损伤脑膜动脉及脑膜剥离机会少,硬膜外血肿少见。[详细]
    易感人群:以15~40岁青壮年较为多见|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0-14天|治愈率:70%
  •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指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任何年龄和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多急性起病,潜伏期2~21d(平均6d),前驱症状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有口唇疱疹史(1/4患者),病程数日至1~2个月。[详细]
    易感人群:40岁以上多见|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6个月|治愈率:30--50%
  • 基底节血肿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复合体。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是在CT广泛应用之后才发现的特殊部位现象,据Macpherson(1986)报道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3.1%,并将之分为两型:其一为单纯性基底节血肿,其二为复合性基底节血肿。[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3个月|治愈率:40%
  •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老年人|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7-10天|治愈率:30%
  • 额叶肿瘤

    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多见于成年人,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此肿瘤虽属常见,但对额叶的解剖结构、神经生理功能了解的还不够完善在最近20多年以来,随着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精神病学的不断进展,对额叶的神经生理功能及额叶病变引起的症状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缺乏更深入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右额叶常被认为是“哑区”或“静区”。这类病人在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很少出现显著的功能障碍,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10%
  • 第三脑室肿瘤

    第三脑室位于两侧丘脑之间,为一个前后较长的纵行裂隙,其顶部有脉络丛和大脑内静脉,底部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及丘脑下部,第三脑室以室间孔与左右侧脑室相通,并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连。第三脑室接受了侧脑室流来的脑脊液,加入由第三脑室脉络膜所产生的脑脊液后通过中脑导水管流向第四脑室。第三脑室肿瘤系指原发于第三脑室内或由第三脑室外突入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两部分。原发于第三脑室内的肿瘤有胶质瘤,畸胎瘤、胆脂瘤和胶样囊肿。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3%,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男多于女。由于此处的肿瘤多较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因此常导致颅内压增高,这也是病人就诊的原因。由第三脑室外突入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除有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压增高外,还具有其原发部位脑组织受侵犯所产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以及其所特有的X线征象。[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20%
  • 蝶窦恶性肿瘤

    蝶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据Godtfiedson(1947)分析218例鼻窦恶性肿瘤,以发生于上颌窦者最多,占86.7%,筛窦占43.6%,蝶窦占2.3 %。蝶窦恶性肿瘤分原发和继发两种,继发于远处器官转移的有前裂腺癌、骨髓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肾癌等。由邻近器官肿瘤侵入者,主要有鼻腔中的鼻窦、鼻咽和蝶鞍部肿瘤。Barrs(1974)认为蝶窦转移肿瘤,远处转移多于邻近器官转移。[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10%
  • 短颈畸形

    短颈畸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颈椎融合,主要表现为颈椎缩短者。[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胎儿时期|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周|治愈率:75%
按部位查疾病
男性 女性
正面 背面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