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神经外科疾病

首页> 医疗> 疾病>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疾病

查询
  •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脓肿

    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脑膜下,使一部分蛛网膜和软脑膜坏死形成脓肿。此症不易局限化,很易扩散为弥漫脑膜炎而死亡,故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除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要进行乳突切开,清除病灶,常能经乳突骨质破坏区进入脓腔,刮除周围肉芽,扩大引流。如脓肿范围很大,还应在乳突外进行开颅,去除大片骨板,剪开硬脑膜,或进行多处颅骨环钻引流。据Bannister统计,用开颅行骨成形瓣术的治愈率高于用颅骨多处环钻引流术。目前此症死亡率仍明显高于脑脓肿。[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30%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70%
  • 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出血,因常易聚积而习惯称之为硬脑膜下血肿。根据其受伤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头部受伤后3天以内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天至3周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周以上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70%
  • 先天性肿瘤

    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征,曾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鞍上囊肿、上皮瘤,上皮囊肿、鳞状上皮瘤、釉质瘤,垂体釉质瘤等。上皮样瘤和皮样瘤(皮样囊肿)起源于残余在颅内的胚胎上皮母细胞瘤。上皮样瘤只含外胚层成分,皮样瘤含外胚层及中胚层两个胚层成分,畸胎瘤则含三个胚层成分。皮样瘤及畸胎瘤很少见,生殖细胞瘤亦称非典型畸胎瘤,过去通称为松果体瘤。肿瘤发生自胚胎细胞,而非松果体实质细胞。[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年|治愈率:20%-40%
  • 小脑扁桃体疝

    小脑扁桃体疝又称Arnold-Chiari畸形,这是一种常与颅底凹陷畸形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邻近延髓和枕骨大孔的两侧,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有可能受挤而嵌入枕骨大孔,造成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70%
  •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是指硬膜下腔在外伤后形成大量的液体潴留,又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发生率为颅脑损伤的1.16%,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左右。[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外伤后头痛

    外伤后头痛是指各类头颅外伤后出现的头痛,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症状,也可以和其他症状同时存在,例如短时记忆力丧失等。外伤后头痛的临床表现可以和任何一类头痛类似,但是最常见的是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先兆性和无先兆头痛均可见到。[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周|治愈率:95%
  •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是指病人侧卧腰穿压力在7.84kPa以下所产生的综合征。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间。一般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间或有些病人伤后早期曾经有过颅内压升高,嗣后又出现颅内低压,其发生率约为5%。造成颅内低压的原因,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70%
  • 外伤后颅内积气

    外伤后颅内积气又称外伤性气颅,几乎均因颅底骨折累及鼻旁窦或乳突气房而致,故常合并脑脊液漏。外伤后颅内积气常合并脑脊液漏,如颅内压持续增高易引起脑疝。因为在护理时要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外伤后脑膨出

    外伤后脑膨出是指开放性颅脑损伤特别是穿透性火器伤之后,由于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开放,甚至,伴有头皮、颅骨及硬脑膜的缺损,如果伤后早期曾有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肿胀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则很易造成脑组织从颅骨缺损口向外膨出犹如蕈状。[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外伤后脑脂肪栓塞

    脑脂肪栓塞多见于颅脑损伤合并肢体长骨骨折,或有大面积挤压伤的肥胖伤员,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而达血液循环,造成体内多个器官的脂肪栓塞,其中栓子通过肺一支气管前毛细血管交通支或经右心房未闭的卵圆孔逸入体循环,虽有肺部滤过,但仍有一些从血流进入脑血管,形成脑脂肪栓塞。[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一个星期|治愈率:60%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其原因常为颅底骨折而致,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40%
  • 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一般较小的头皮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过1~2周左右多能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常需穿刺抽除同时局部压迫包扎,经一次或几次治疗可愈。穿刺治疗无效,血肿不消或继续增大时,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对合并颅骨骨折的骨膜下血肿,要注意并发颅内血肿的可能。凡已经感染的血肿均需切开引流。[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0--21天|治愈率:80%
  • 神经胶质瘤

    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50-60%
  • 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囊肿是脑囊肿中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好发于眼脸、眉外侧、鼻根、枕部等处。可通过手术切除,手术中使用氢化可的松冲洗,以减少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78%
  • 迁延性昏迷

    迁延性昏迷是指病人伤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失去对外界的正常反应,可表现为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或植物生存状态,由于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昏迷状态,更有人称之为“寻求命名综合征”(syndrome in search of a name)。[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个月|治愈率:50%
  •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女性稍多于男性。是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也是眼眶内很重要的一种肿瘤。因其发病率较高,严重的破坏视力,侵犯范围较广,易于向骨管、骨裂隙和骨壁内蔓延,手术切除后常有复发,甚至引起死亡,而被眼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所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肿瘤很难确定其原发位置。[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月|治愈率:75%
  • 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窝内上方为鞍隔,分开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下方为蝶窦。垂体柄穿过鞍隔,连接下丘脑和垂体,垂体柄由血管和神经组成,垂体两侧为静脉海绵窦,其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交通过。[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70%
  •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两种病理类型。它是颅脑损伤后在大体解剖和CT上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为多发并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可发生于受暴力直接作用的相应部位或附近,产生冲击伤,但是通常发生严重和常见的是脑挫裂伤出现在远离打击点的部位,暴力作用点的对应点,产生严重的对冲伤。[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0天|治愈率:60%
  • 脑脊液漏

    脑脊液腔与颅外相通,有脑脊液漏出者称为脑脊液漏。脑脊液不断流失引发头痛,多采用内科治疗,超过1个月仍有漏液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颅外伤后耳鼻流出清液的现象。脑脊液漏根据病因可分为:外伤性、事故性或医源性和自发性。其中以外伤性为主,自发性较为罕见。[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1天|治愈率:92%
按部位查疾病
男性 女性
正面 背面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