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肿瘤外科疾病

首页> 医疗> 疾病> 肿瘤外科

肿瘤外科疾病

查询
  •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软骨粘液性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of bone)为一不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易与软骨肉瘤或软骨粘液肉瘤相混淆。虽从组织形态学看,在肿瘤内既有软骨样组织,又在小圆细胞间形成的粘液样物质中存在巨核或细胞核形状奇特的细胞酷似恶性,但肿瘤的发展缓慢,表现为良性过程,临床上症状轻微,彻底术后一般不复发,更少有转移情况。[详细]
    易感人群: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无差异。|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软腭癌

    软腭癌占原发腭部恶性肿瘤的13.5%,其病因与其他口咽部位的恶性肿瘤相似,病理类型以腺性上皮多见,鳞状上皮次之,恶性黑色素瘤占第三位,肉瘤少见。早期仅感口咽不适,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之后出现口臭,咽痛,吞咽痛,可放射至同侧面部和颈部,应用抗生素可暂时减轻症状,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并产生声音改变,软腭固定,破坏,穿孔可导致食物返流至鼻腔;向上或向外侵犯鼻咽或咽旁间隙可有牙关紧闭,张口困难,中耳炎,颞部疼痛及偶尔颅神经受累。[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10%
  • 平滑骨肉瘤

    平滑骨肉瘤好发于40~60岁,发生于四肢,一般病程较长,局部切除后易复发,可经血行转移至肺、肝及其他器官,少数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小儿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恶性度低,预后较好。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①皮肤,皮下型。②后腹膜,肠系膜型。③血管型。平滑骨肉瘤与其他人体肿瘤一样,病因不清,机制不明,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内因有素质学说、基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外因有化学物质和内外照射、慢性炎症刺激学说,病毒感染学说等。另外一些良性骨肿瘤如Paget病,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等骨骼疾病可继发骨肉瘤,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患者。[详细]
    易感人群:40~60岁多见|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65%
  •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早期即可呈溃疡,又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临床可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可有局部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在下肢者常伴骨髓炎或骨膜炎。[详细]
    易感人群: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8-12周|治愈率:65%-75%(上述外科手术治愈率)
  •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在鞍区肿瘤中占第二位。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好发于鞍上,占整个颅内肿瘤的5~7%,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2~13%,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儿童|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30%
  • Kaposis肉瘤

    KS是AIDS恶性肿瘤的代表病种,KS的临床特点:以皮肤特发性,多发性,色素性肉瘤,认为是非洲大陆赤道地区一种地方多发病,在当地地理条件下,主要侵犯中老年男性,在四肢发生多数的大小不同的结节,后人称此病为Kaposis肉瘤。肿瘤结节是由梭形细胞和小血管组成,这种损害在真皮的中下层,向外可向表皮侵犯形成溃疡,内可侵犯骨质,结节中有时可见到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周围可有小淋巴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浆细胞反应及肉芽增生现象,形状很不规则,有时还可发现有淋巴管肉瘤,血管外皮瘤及微小Kaposis肉瘤内多发的血管球瘤等改变。[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30%
  • 脊索瘤

    脊索瘤(chordoma)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个月|治愈率:40%
  • 基底细胞瘤

    基底细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亦称蚕蚀性溃疡,是皮肤癌肿最多见的一种,发病率很高,占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约50%以上),男性比女性稍多,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见,年龄高峰在50~60岁之间,一般仅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很少发生转移,但处理不当,或不加处理,也可能严重破坏眼部组织,甚至侵入副鼻窦及颅内而引起死亡。本病发生虽无明显原因,但与几个因素有关,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以及多见于户外工作和浅色皮肤者,与长期日光曝晒有关。长期摄入无机砷或含砷较高的饮水,食物等亦可发生此肿瘤。[详细]
    易感人群: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周|治愈率:95%
  • 喉癌

    喉癌(carcinoma of larynx)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1~5%,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鼻咽癌和鼻窦癌,居第三位。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约为8:1,以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发病率最高。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患病者几乎邻有长期抽烟历史。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喉癌确诊的主要依据。标本的采集可以在喉镜下完成,注意应当钳取肿瘤的中心部位,不要在溃疡面上取,因该处有坏死组织。有些需要反复多次活检才能证实。活检不宜过大过深,以免引起出血。[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需长期治疗|治愈率:30%
  • 颌面部神经纤维瘤

    颌面部神经纤维瘤是由神经鞘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分单发及多发两种型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又称神经纤维病,本瘤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的任何部位,口腔颌面部发病者常发于三叉神经及面神经,通常位于面部、颞部、眼部、颈部、舌部及腭部等处。[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青年人|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需长期服药治疗|治愈率:70%
  •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曲细精管的生殖上皮,占睾丸肿瘤的90%~95%,其中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占5%~10%,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组织等睾丸间质细胞。继发性睾丸肿瘤较为罕见。[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成年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10%-30%
  • 骨瘤

    骨瘤多发于膜内成骨的骨骼,最多见于颅面骨,称骨旁骨瘤;偶尔也见软组织,则称骨外骨瘤,膜内成骨的骨瘤可随骨骼发育成熟而停止生长,并且无恶变,其预后一般良好,然而,颈椎发生骨瘤极少见。另外,多发性骨瘤如合并肠道息肉病则称Garder综合征,此病有遗传性,骨瘤是骨膜性成骨过程异常引起骨组织过度增殖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Wills(1953)、Paron(1964)认为它不是真正肿瘤,而是一种错构瘤,也有认为是一种骨组织异常的致密性增殖。[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少年和青年|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月|治愈率:99%
  • 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常发生于深层软组织,原发于骨内者少见。过去,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被误诊为骨肉瘤、纤维肉瘤、骨巨细胞瘤或骨转移性癌等。Feldman和Norman于1972年提出将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为一种独立的骨肿瘤类型。本病起病缓慢,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干骺端。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以手术加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病恶性度高,预后差。[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30%
  • 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是先天性骨结构不良所致,瘤体由纤维样和骨样物质组成,主要发生在胫骨,有时可发生在腓骨。本病常合并胫骨前弯,病程与错构瘤相同,与纤维结构不良性肿瘤不同。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早期无临床症状,肿瘤长大后造成颌骨肿胀、面部畸形、牙齿移位等症状。年少者不宜手术,10岁后可行截骨矫形术。X线所见 一般表现为一偏心性皮质骨内的溶骨病变,骨膜下方的皮质骨表面有或多或少的膨胀,非常薄,而皮质骨内侧和髓腔的溶骨病变被一清晰的骨硬化线包绕,髓腔常变窄,溶骨灶可为单发或多发,累及胫骨全周径的少见,但如病变在腓骨,则累及其全周径,病变于胫骨上多发和/或侵犯整个骨干的少见。[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月|治愈率:75%
  • 骨膜性软骨瘤

    骨膜性软骨瘤为软骨瘤的一种,发生于骨表面、骨膜下、肌腱和韧带附着处,多位于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区域,好发于肱骨近端。从儿童到成人的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伴肿胀的肿块,有或无疼痛。若需手术治疗,应将肿瘤全部切除。X线检查可见皮质上有碟形凹陷,相当表浅,偶呈轻度的多环状,标以骨硬化线,一般不向髓腔延伸,透镜样或半球状的软骨瘤团块具有类似软组织的透X线性,偶可含有不透X线的颗粒和阴影,表示软骨的钙化和/或骨化,沿软骨瘤的周边,被从骨皮质上顶起的骨膜可产生骨刺,包围肿瘤的基部。[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60%
  • 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过去对这种肿瘤冠以良性,目的是以示区别于骨肉瘤,以免将两者混淆,它的组织学特点是:类似于骨样骨瘤,但其转归不同于骨样骨瘤。其实,在组织学上该肿瘤呈无恶性表现,但常有侵袭性,甚至会出现肺转移或恶变。以往由于各家的观点和出发点不同,对该肿瘤的命名也就较混乱,如良性成骨细胞瘤、巨大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等。上述命名均有其局限性,故现在统一采用骨母细胞瘤之命名。为了避免误解,还是不冠以“良性”为宜,同时把其归入原发性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之列。[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个月|治愈率:70%
  • 骨外骨肉瘤

    发生在骨组织以外的骨肉瘤,是少见软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生长旺盛的干骺端,骨干较少,常见症状有疼痛,压痛,肿胀或肿块以及它们压迫神经,血管所产生的症状,后期可出现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少见。镜下所见与骨的原发骨肉瘤无大区别,可见异型性的骨母细胞,纺锤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骨样基质,骨及异型的软骨细胞。一旦诊断建立明确并明确无肿瘤转移,治疗即可开始。目前,大多数以上对骨肉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术前化疗一阶段,然后实施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约80%左右的患者不需行截肢手术。在病变部位切除后,继续采用各种重建技术以恢复肢体的功能。[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青少年|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需长期治疗|治愈率:40%
  • 骨外尤文氏瘤

    骨外尤文氏瘤是组织学上同骨尤文氏瘤一样,而发生于软组织中的肿瘤。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施行肿瘤广泛切除术不易做到,术后极易复发,加之早期又常发生肺转移,故此肿瘤单纯依靠外科手段很难控制。而此瘤对化疗、放疗敏感,其治疗应以化疗、放疗为主。骨外尤文氏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某些因素如放射性因素已被发现易诱发这类恶性肿瘤;许多遗传因素目前也认为可产生骨外尤文氏瘤。[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需长期治疗|治愈率:0.1%
  • 骨血管瘤

    骨血管瘤系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发生于骨内,但后者远比发生于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少见,据国内资料统计,脊柱骨血管瘤约占原发性脊柱瘤的3%~8.1%,但临床上检出率较低,原因可能是:骨血管瘤为良性,生长缓慢,早期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不就医,故不被发现。晚期患者溶骨性破坏改变显著时,却被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进一步检查治疗,本病好发于脊柱和颅骨。颈椎次于胸椎和腰椎。本病常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10~30岁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个月|治愈率:78%
  • 反分化软骨肉瘤

    反分化软骨肉瘤可见于复发和转移病例中,也见于不同恶性级别共存的原发肿瘤中。在中心性软骨肉瘤中,从Ⅰ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发展到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很少见,即使发生也很缓慢,Ⅰ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在多次复发和多年的病程后可以保持其恶性度不变。而从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向Ⅲ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发展则可以很迅速,且不少见。有时在Ⅰ或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中可产生一种恶性度更高的肿瘤,在组织学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和血管肉瘤。这些肿瘤被定义为“反分化软骨肉瘤”,反分化软骨肉瘤病例的15%,患者年龄较中心怀软骨肉瘤者大,一般于50岁以后。[详细]
    易感人群:多见于50岁以后|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个月|治愈率:60%
按部位查疾病
男性 女性
正面 背面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