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耳鼻喉科疾病

首页> 医疗> 疾病>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疾病

查询
  • 鼻恶性肉芽肿

    恶性肉芽肿多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是一种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少见肉芽肿。本病病因未明,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由于病理实体各异,故其命名与分类繁多,诸如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中线性肉芽肿,面中部特发性肉芽肿及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等。目前临床习惯用恶性肉芽肿。根据病变特点及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两类:颊肿瘤型和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颊肿瘤型:病变多起于鼻部,亦有首发于上腭,咽部,后果及鼻部者,病变主要位于面部中线及上呼吸道,以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为主,其破坏性甚为广泛,可侵及骨和软骨,甚至毁容,晚期病人多死于大出血或衰竭;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Wegener肉芽肿多属此型,通常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种,主要由血管过敏性炎症所致,除多发性肉芽肿外,还表现为顽固性进行性溃疡坏死,可局限于上呼吸道,并可累及肺和全身各脏器。[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98%
  • 病毒性咽炎

    病毒性咽炎系病毒所引起的咽部急性感染多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围皮肤发生疱疹,也可发生于角膜及外生殖器。病变为上皮细胞水肿、膨胀,使表皮的棘细胞层隆起,形成水疱,内含大量多核白细胞及血清,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函体,水疱很快破裂,形成一浅溃疡,表面覆有炎性细胞、红细胞或坏死组织。应与口疮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腔炎,带状疱疹相鉴别。如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鼻瓣区狭窄

    鼻瓣区即鼻内孔,位于鼻前庭深部、下鼻甲前端的前方。主要由鼻中隔软骨前下端和鼻外侧软骨前端与鼻腔最前部的梨状孔底部组成,为一狭长的三角形,是鼻腔气道最狭窄的部分,亦即鼻阻力最大的部位,称为鼻瓣区。如果因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面神经瘫痪、连接大翼软骨的扩鼻肌失去张力等原因,使鼻瓣区的角度小于10°,即发生鼻阻塞。本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如有鼻中隔前下端偏曲,则应在鼻中隔粘骨膜切除术时,尽量使切口靠前,以便于将偏曲的软骨及位于下方的嵴突完全切除。如鼻外侧软骨向内突,则应在局部麻醉下,用小拉钩将鼻尖部抬高,显露鼻外侧软骨,用小刀切开外覆的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切开骨膜,暴露软骨的两面,切除软骨的突出部分,但不要切除过多,以免两侧鼻翼外观不对称。最后缝合皮肤切口。?[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周|治愈率:80%
  • 鼻石

    鼻石也称鼻结石,是一种鼻腔少见的疾病。鼻石的形状常因所在空间模式不同而表现为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单侧鼻腔下,鼻道和鼻底为常见部位,最大者可达上颌窦内。本病以成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为单侧鼻腔阻塞,逐渐加重,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有时可有出血和头昏、头痛等症状。该病起病缓慢,为单侧鼻腔阻塞,逐渐加重,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有时可有出血和头昏、头痛等。用前鼻镜检查,吸出鼻腔内脓性分泌物,即可发现表面不光滑,呈桑椹状或砂石状的紧硬物质,可为黄,灰,棕,绿杂交颜色,可用探针帮助诊断。大者可压迫鼻中隔,使之偏向对侧或穿孔。X线摄片可确定其大小和形状。[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于成年男女|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70%
  • 鼻中隔溃疡

    鼻中隔溃疡是鼻中隔粘膜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有害因子作用下,发生的粘膜、粘膜下甚至粘软骨膜慢性炎性损害。成人,儿童皆可发病。治疗鼻中隔溃疡应去除病因。局部可去除干痂,表面涂用10%硝酸银,然后涂用消炎软膏。全身可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如有鼻中隔畸形应予矫正。经鼻镜检查一般多能发现溃疡部位,多位于鼻中隔前部,患者常感到鼻内干燥不适,并时有涕中带血,或鼻孔滴血,溃疡表面常有干痂附着,去除干痂可见创面,如为特种感染或恶性肉芽肿则溃疡形态不一,面积较大,创面较深,边缘呈增生性增厚,可有脓苔,出血点等各种表现,如腐烂较深,可导致鼻中隔穿孔。[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98%
  • 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vestibulits of nose)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经常挖鼻,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变态反应或鼻腔异物(多见于小儿)的分泌物刺激,长期在粉尘(如水泥、石棉,皮毛、烟草等)环境中工作,易诱发或加重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可扩及上唇交界处,有压痛,表皮糜烂并盖有痂皮,慢性者鼻前庭部发痒,灼热和结痂,鼻毛脱落,皮肤增厚,皲裂或盖有鳞屑样痂皮。[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3周|治愈率:95%
  •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称扁桃体周围脓肿。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C以上,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耳及颈部,其主要特点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唾液外流,张口困难,语言不清,音调改变,体质衰弱。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语言时似口含物不清,口不能张大,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6周|治愈率:98%
  •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鼻中隔贯穿两侧鼻腔的永久性穿孔。穿孔的形态、部位及大小各异。鼻中隔穿孔多是鼻中隔手术损伤的结果,虽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其症状却经常困扰患者。临床表现有鼻腔干燥,有脓痂形成,引起鼻塞及头痛,易发生鼻出血。鼻中隔前端小穿孔,呼吸时可发生吹哨声。[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7天|治愈率:98%
  • 鼻中隔血肿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自发性血肿少见,若积血感染即成鼻中隔脓肿。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为双侧性。常由于鼻部外伤、中隔发生骨折,血管断裂而黏膜未破出血后形成;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也可并发。[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7--14天|治愈率:80%
  •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周|治愈率:80%
  • 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是鼻腔内外来的物质,鼻腔外来物质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①非生物类如包糖纸、塑料塑料玩具、钮扣,项链珠、玻璃珠、石块,泥土等。②植物类如豆类、花生,果核等。③动物类如昆虫、蛔虫,蛆虫、水蛭等。症状表现视异物大小、形状、类型、性质而异,主要症状为深侧鼻塞,脓性鼻涕,带有臭气和血性,有时因慢性鼻出血,可引起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周身乏力,易疲劳,多汗等。[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周|治愈率:99%
  • 鼻硬结病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又称硬结病(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低传染性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损害由鼻部开始,侵犯上呼吸道形成坚硬的肉芽肿炎性肿块,可导致畸形或梗阻。[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60%
  • 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

    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或称Wiolal综合征(Wielals syndrom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呼吸道高反应性疾病。此类患者常伴有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阿斯匹林,消炎痛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常可诱发鼻炎(喷嚏、流涕),哮喘发作,还可伴有荨麻疹、血管性血肿等症状。本病初起常为血管运动性表现,患者可有较多水样鼻涕,鼻分泌物中有嗜酸性粒细胞,以后可逐渐有肥厚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形成,中年之后可发生哮喘。患者服用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后常可诱发鼻炎或哮喘发作,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反应,如胸闷、喉梗塞,甚至发生休克与死亡。[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85%
  • 咽扁桃体肥大

    咽扁桃体肥大又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 vegetation),本病为咽扁桃体的的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起于咽部感染和反复炎症刺激。在寒冷,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地区比较常见。儿童期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体质因素等亦可诱发,本病虽为儿童疾病,但对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却有较深远的影响。[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发性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5-15天|治愈率:93%
  • 先天性声门下狭窄

    正常婴幼儿声门下腔的直径为5.5~6mm,由于发育异常、声门下腔狭小引致阻塞者,称先天性声门下狭窄,为声门下腔壁之一侧或两侧阻塞,多为弹性圆锥病变,但亦有环状软骨畸形所致。一般常见症状为婴儿出生后呼吸有响声,但哭声正常,呼吸困难程度则根据阻塞情况而定,狭窄严重者可致新生儿窒息,患儿常易患呼吸道感染或喉炎,易误诊为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本病需与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相鉴别。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详细]
    易感人群:幼儿|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7-14天|治愈率:80%
  • 咽畸胎瘤

    畸胎瘤为发源于胚胎多胚层组织的肿瘤,发生于咽部者少见,且多位于鼻咽部,女性多于男性,为良性肿瘤。咽部小的畸形瘤常无症状而漏诊,有时在咽部检查时发现,稍大肿瘤可部分阻塞咽腔而出现打鼾,吸吮不连续,鼻内分泌物多,有鼻音重,咽痒,恶心,呕吐等,多数肿瘤有蒂,如较大肿瘤垂直于下咽部,喉前庭者可发生窒息;坠入食道有吞咽困难;阻塞鼻咽致张口呼吸,小儿喂养困难。查体可见肿瘤多有蒂,活动性大,形似息肉,为块状,蒂的基部为粘膜,肿瘤表面为灰白色或半透明状,有无数黄色纤毛或毛发。[详细]
    易感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85%
  • 咽部混合瘤

    咽部混合瘤起于小涎腺的上皮,之所以称为混合瘤是起初对此瘤结构的多样化认识不清,误以为其来源于两个胚层组织,现认为肿瘤各种成分均来源于腺上皮,故称涎腺多形性腺瘤,由于混合瘤习用已久,故仍采用,混合瘤多发生于腮腺,颌下腺次之,腭部占第三位,咽部不见。可发于任何年龄。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或有异物感,咽部不适,或吞咽困难,发音含糊,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查体在咽部或软腭见到圆形,半球形隆起,触之软硬不一。[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2-4周|治愈率:60%
  • 咽部脊索瘤

    脊索瘤来自胚胎脊索的残余,退化的脊索通常都嵌入蝶骨和枕骨内,但部分可向腹侧折入咽壁,其与咽部上皮融合处的细胞有迅速增长的潜力,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可形成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见肿瘤由典型的空泡细胞和粘液基质所组成,其特点为分叶结构,细胞呈不规则条索状,团块状或假腺泡状生长,并可形成巨大空泡的合体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详细]
    易感人群:以中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30天|治愈率:5.3%
  • 耳部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发生于外耳者较少见,国外统计发生于耳廓及其邻近结构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皮肤恶性肿瘤的6%。Friedmann(1974)统计295例耳部恶性肿瘤,其中耳廓者58例(19%),外耳道158例(54%),中耳79例(72%),外耳恶性肿瘤无论发生于耳廓或外耳道,均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次常见者,耳廓为基底细胞癌,外耳道为腺样囊性癌,其他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均极少见。此肿瘤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骨疣等病,因此对中年以上患者,病程长的外耳道痛性肿物,特别是外耳道肿块在发病早期即有明显耳痛,而局部又无急性炎症表现者,尤应提高警惕,最后诊断需靠病理检查。[详细]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2个月|治愈率:20%
  • 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为鼻咽部各种良性肿瘤中之较常见者,常发生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男女之比为19:1。瘤中含有丰富血管,容易出血,故又有“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之称,可说明本病的特性。据多数学者意见,一般在25岁以后可能停止生长,亦有术后复发未再处理,随访中发现肿瘤自然消失者。本病病因未明,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可自由推动,纤维瘤可分为软硬两种,软纤维瘤即皮赘,有蒂,柔软,多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详细]
    易感人群:好发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传染方式:无传染性|治愈周期:1-3个月|治愈率:95%
按部位查疾病
男性 女性
正面 背面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