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食材

首页> 美食> 食材大全
食材类别:
水果类 畜肉类 水产品 调味品 蔬菜类 米面豆乳类 禽蛋类
蔬菜类
不限 菌类 根茎类 瓜菜类 茎叶类 果实类 药材类 野菜 酸菜类
地鳖

简介:地鳖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水蛭

简介:本品为医蛭科动物水蛭及蚂蟥等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水蛭扁长圆柱形,由多数环节组成,体多弯曲扭转,长2至5厘米,宽0.2至0.3厘米。背部暗绿色或黑棕色,腹面灰绿色体轻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蚂蟥形体较大,扁平纺锤形,长4至10厘米,宽0.5至2厘米。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或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一吸盘,后吸盘大则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有光泽。以体小,条整齐、黑褐色者为佳。
中药王国里有一味古老的动物药,叫水蛭,俗名蚂蟥。小时候下河摸魚,一不小心小腿肚上就爬了条蚂蟥,只见流血不见疼,吓得用手直拍患处,生怕钻到肉里头不出来。长大才知道水蛭只吸血,不进入体內。水蛭被用作药物大约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时间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地点就在中国。有《神农本草经》为证:“蚂蝗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蚂蝗就是水蛭的小名。明代神医李时珍也认为,干燥的蛭类含有蛭素、肝素等,有通血、通经、消积散结、消肿解毒的功能。它们曾被用于扫除血液中导致疾病的液体。由于效果不佳,这种方式早在19世纪末期就被淘汰。到了21世纪,外科医生们又意识到这种粘滑环节动物的嗜血性恰恰能够治疗人体手术后危险的并发症。据悉,人体身体很多部位在连接手术后,新接上的部分会淤积过多血液,如果不加以治疗,将会导致软组织坏死甚至危及生命。这种术后并发症叫做“静脉淤血”,而水蛭用来治疗这种病症最好不过。它除了吸取的血液外,还可以分泌的化学物质阻止伤口处血液凝块,使得血流畅通无阻。

淫羊藿

简介: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等多种淫羊藿的茎叶。淫羊藿多年生草本,夏、秋季采收,割取茎叶,除去杂质,晒干。 1. 淫羊藿地上部分长20至40厘米,茎细杆状,平滑或略有棱,具光泽。二回三出复叶;具长柄;小叶片卵圆形,长3至7厘米,宽2至5厘米,边缘具刺状细锯齿;上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有光泽,无毛,下表面灰绿色,沿叶脉有柔毛,脉基较长。叶片近革质,较脆。气微,味微苦。 2. 箭叶淫荡羊藿地上部分长25至45厘米,一回三出复叶,小叶长4至10厘米,叶缘锯齿硬刺状,长约2毫米,下表面具稀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硬脆。 3. 巫山淫羊藿地上部分长40至70厘米,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披针形,宽2至4厘米,长约为这的5倍。 4. 朝鲜淫羊藿地上部分长约35厘米。二回三出复叶,商品多为单片小叶,小叶片宽卵形,边缘锯齿细毛状,叶片薄膜质。 均以无根茎、叶片多、色带绿者为佳。
淫羊藿,又称仙灵脾。李时珍曰: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宜之。至于为何称它为淫羊藿呢?原因于四川北部,村民多有牧羊者,羊食此草后,一天交尾百遍而不殆,故人称它为淫羊,淫羊之所以为淫羊因常食当地似豆叶(豆叶曰藿)之草故名淫羊藿。临床对男子真阳不足而引起阳痿者,为常用之药。

蚕茧

简介:蚕茧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 多取净蚕茧壳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用。

远志

简介: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根。远志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山坡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和江西等地区。栽种后第3、4年秋季返苗后或春季出苗前挖取根部,除去泥土和杂质,用木棒敲打,使其松软,抽出木心,晒干即可。去除木心的远志称“远志肉”、“远志筒”。如采收后不去木心,直接晒干者称“远志棍”。 远志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至15厘米,直径0.2至0.8厘米。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则更密、更深,略成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远志肉则无木部。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卵叶远志与远志同等入药,药材二者不分,但卵叶远志肉薄、质次。二者均以根粗壮,皮厚者为佳。
远志是养心安神的中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叶子互生,线形,总状花序,花绿白色,蒴果卵圆形。根入药,有安神、化痰的功效。又名小草。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阴干或晒干。趁新鲜时,选择较粗的根用木棒搂松或用手搓揉。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名"远志棍"。

萍蓬草根

简介:萍蓬草根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多年生水生草本,秋季采收。根茎肥大,横卧。生于池沼、河流等浅水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地。其很大如栗,亦如鸡头子根,人亦食之,作藕香,味如栗子。

秦艽

简介: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和达乌里秦艽等的根。秦艽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播种后3至5年春、秋季采挖但以秋季质量最好,挖出后去掉茎叶、须根、泥土,晒干;或堆集使根变成红黄色或灰黄色时,再摊开晒干。达乌里秦艽挖出后应洗去泥沙,搓去黑皮,晒干。 1. 秦艽根略呈圆柱形,长7至3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向或扭曲 的纵沟。根头部膨大,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脆、易折,断面柔润,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而涩。 2. 粗茎秦艽根略呈圆柱形,较粗大,多不分枝,少互相扭绕,长12至20厘米,直径1至3.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向扭转的皱纹;根头有淡黄色叶柄残基有纤维状中基维管束。味苦、涩。 3. 麻花秦艽根略呈类圆锥形,长8至18厘米,直径1至3厘米,下部多分枝,常由数个小根纠紧而膨大,呈麻花状,直径可达7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燃易爆折,断面多呈枯朽状。 4. 达乌里秦艽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长8至15厘米,直径0.2至1厘米。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全或分成数枝,根头较细,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以质坚实、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

黄荆子

简介:黄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成熟果实。黄荆直立落叶灌木,生于向阳山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手搓下,晒干,扬净。 黄荆子果实连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状类圆形或近梨形,长3至5.5毫米,直径1.5至2毫米。宿萼灰褐色,密被棕黄色或灰白色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具5至10条脉动纹。果实近球形,上端稍大,略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稍狭尖,棕褐色。质紧硬,不易破碎,断面黄棕色,4室友,每室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种子1颗或不育。气香,味微苦、涩。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中药黄荆子(黄金子)是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中医认为黄荆子有理气消食止痛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黄荆子枕头等。在我国,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以来,医书上一直将其视为治疗湿痰、哮喘、耳聋、抗癌防肿瘤以及妇女白带等症状的良药。《唐本草》载:“黄荆子,也称牡荆子、小荆,性温,主祛风,祛痰,镇咳,行气,止痛,镇惊安眠,用于咳嗽、哮喘、感冒、风痹、关节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古往今来,黄荆子一直为“婴儿防惊、学生清脑、中年安神、老年防中风”之传统枕材。民间更是将黄荆子当作日常保健圣品,不但将黄荆子采摘收藏起来,农忙劳作时用来煮水当凉茶饮用保健,平时上火头疼感冒也取来当茶冲泡饮食,以缓解症状。女人家坐月子时,每次洗头洗澡更是必用黄荆子或黄荆叶煮水来洗,以预防产后头风痛。采收较多的人家,更是常常把黄荆子当保健茶冲泡招待互相串门闲谈的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民风淳朴的山村百姓,有时也会将黄荆子作为礼物给远在城市里居住的亲朋好友捎上三斤五斤的,大家一起享用。

香橼

简介: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枸橼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香圆为常绿乔木,定植后4至5年结果,9至10月果实变黄成熟时采摘,用糠壳堆一星期,待皮变金黄色后,切成1厘米,摊开暴晒;遇雨天可烘干。 1. 枸橼为圆形或长圆形片状,直径3至10厘米,厚约2至5厘米。横切面边缘略波状,外果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散有凹入的油点;中果皮厚1.5至3.5厘米,黄白色,较粗糙,有不规则的网状(维管束)突起。瓤囊11至16瓣。种子1至2颗。中轴明显,质柔韧,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以片色黄白、香气浓者为佳。 2. 香圆为类球形或圆形片状,直径4至7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较粗糙,密布凹陷小油点,顶端有花柱钱痕及圆圈状环纹,习称“金线环”,基部有果柄痕。横切面边缘油点明显,中果皮厚约0.5厘米,瓤囊9至12瓣,棕色或淡棕色,间有白色种子。质坚硬,气香,味酸而苦。以个大、皮粗,色墨绿、香气浓者为佳。
香橼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枸橼产于云南、四川、广东等地。香圆产于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均为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香橼似橘非橘,干可入药。《本草图经》说它,“如小瓜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甚厚,切如萝卜,虽味短而香氛,大胜柑橘之类。”从药用上而言,香橼下气,去痰水,心下气痛,用于消化不良、胸闷痰多、呕吐等症;对于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很合适。香橼药材故事中国的香橼也有故事,老佛爷慈禧就常在房间里放着一缸的香橼和别的水果,她也不吃,就放在那里,十天半月后让宫女撒掉,赐给宫女们分食,再换上新鲜的。旁人不知道缘由,以为是老佛爷脑子进水,也有人说她佛心善意对宫女们好。其实,她是将香橼当作了空气净化剂,而且是环保型的净化剂,香橼散发的气味让空气新鲜而好闻,等到香气耗尽时,才让宫女们消灭掉它们。

松针

简介: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西伯利亚红松、黑松、油松、红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等的针叶。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采后晒干,放置干燥处。 干燥的松叶呈针状,长约12~18厘米,粗约0.1厘米,两叶并成一束,外包有长约0.5厘米的叶鞘,呈黑褐色。 中央有长细沟,表面光滑,灰暗绿色,质轻脆,臭微。

菟丝子

简介: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等的成熟种子。菟丝子一年生草本,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及山坡向阳处,多寄生于豆科、菊科、藜科等草本植物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为主。9至10月采收成熟果实,可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1. 菟丝子种子类圆形,腹棱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至1.6毫米,短径0.9至1.1毫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种皮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中央为卷旋3周的胚,胚乳膜质套状,位于胚周围,气微,味微苦、涩。 2. 南方菟丝子与上种相似,不同点为:种子卵圆形,腹棱线不明显,长径0.7至2毫米,短径0.2至1.2毫米,表面淡褐色至棕色,一端有喙突出并偏向一侧。 均粒饱满者为佳。
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性甘、温,归肾、肝、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菟丝子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察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痪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塘等肾阴阳虚症。

常山

简介: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常山灌木,生于海拔500至1200米的林缘、沟边及湿润的山地。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4年以上收获。秋后齐地割去茎秆,挖出根,洗去泥土,砍去残余茎秆,再砍成7至10厘短节,晒或炕干后在有火焰的柴火上燎去须根,撞去灰渣。 常山根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有分枝,长9至15厘米,直径0.5至2厘米。表面棕黄色,外皮易剥落而显淡黄色,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整齐;横切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常山是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亦产。秋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入药有涌叶痰涎,截疟的功效作用。催吐作用显著。常山别名:恒山、互草、玉叶金花、鹅儿花

蛇蜕

简介:蛇蜕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和黑眉乌锦蛇等多种蛇脱下的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泥沙,干燥。 蛇蜕性状:呈圆筒形,多压扁、皱缩、破碎,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地龙

简介:地龙为钜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等的全体。参环毛蚓生于潮湿、疏松的泥土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威廉环毛蚓生于潮湿多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天津等地;通俗环毛蚓生于潮湿多有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天津等省市;栉盲环毛蚓生于潮湿多有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上海及南昌等地。春季至秋季捕捉,洗去粘液,及时剖开腹部,洗去内脏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参环毛蚓药材习称“广地龙”;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栉盲环毛蚓药材习称“沪地龙”。 1. 广地龙呈长条薄片,长15至20厘米,宽1至2厘米。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腹部浅黄色;第14至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部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体轻,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2. 沪地龙长8至15厘米,宽0.5至1.5厘米。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其他性状与广地龙相似。

牛膝

简介: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多年生草本,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采收;北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下霜后采收,扎把,晒干。 牛膝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长15至30厘米,直径0.4至1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及侧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样而油润,有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至4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以根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

独脚金

简介:独脚金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干燥全草。独脚金为一年生根部寄生草本,高6~15厘米,全株被短硬毛;茎单生或有时于基部分枝,微呈四方形,黄绿色。多生于低海拔荒山草地、田边、沟谷、耕地等处,常寄生于禾本科草本植物的根部。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各省区。亚洲和非洲均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扎成小束,晒干。此品野生资源分散稀少,为地方性习销品,为港市儿科清肝热消疳积常用中草药良药。
独脚金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干燥全草。独脚金为一年生根部寄生草本,高6~15厘米,全株被短硬毛;茎单生或有时于基部分枝,微呈四方形,黄绿色。多生于低海拔荒山草地、田边、沟谷、耕地等处,常寄生于禾本科草本植物的根部。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各省区。亚洲和非洲均有。夏、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扎成小束,晒干。此品野生资源分散稀少,为地方性习销品,为港市儿科清肝热消疳积常用中草药良药。

沙苑蒺藜

简介:沙苑蒺藜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略呈肾形而稍扁,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 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 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以粒大饱满、色绿褐者为佳。

海马

简介: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大海马等同科多种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 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内脏,洗净,晒干。 1. 线纹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长约30厘米,黄白色,头略似马,有冠状突起,前言有一管状长吻,口小。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髀,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2. 三斑海马体长10至18厘米,体节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褐色斑点。 3. 刺海马体长10至20厘米,其头部及体上环节间具尖而细的刺,其尖端呈黑褐色。 4. 大海马体长20至30厘米,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长暗色或银白色斑点。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蜓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披甲胃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海马作为药用,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唐代《本草拾遗》一书中。海马尚有水马之别名。 海马,被称为“南方人参”。属鱼纲,海龙科。又名龙落子,是珍贵药材,有健身、消痛、强心、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的功效。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品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健体治病。

爵床

简介:爵床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地上部分。爵床一年生草本,生于旷野草地、路旁、水沟边阴湿处。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8至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爵床全草长10~60厘米。茎具纵棱,直径2~4毫米,基部节上常有不定根;表面黄绿色,被毛,节膨大成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的髓。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及叶缘有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偶见花冠,淡红色。蒴果棒状,长约6毫米。种子4颗,黑褐色,扁三角形。气微,味淡。 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白花蛇

简介: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1. 大白花蛇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著,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 金钱白花蛇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 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