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儿童抽动障碍
  • 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详细介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motor tics)和发声抽动(vocal tics),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白,病程不一,如长期持续,可成为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同病率也比较高,抽动障碍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患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较正常人群多见,一般认为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多见于5-7岁儿童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2-4月
治愈率:
80%
所属科室:
儿科综合
温馨提示:不宜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鸡腿、烤羊肉串等。

病因

遗传因素(20%):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同病率也比较高,抽动障碍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患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较正常人群多见,一般认为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神经系列化因素(20%):通过神经递质与行为以及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示本症与神经生化代谢改变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本症是由于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另有学者认为抽动障碍与去甲肾上腺素及6-羟色胺功能失调有关,或是由于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功能降低,以致发生抽动,此外,近年来对内啡肽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γ-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调,可能是继发于内源性鸦片系统功能障碍,故认为内啡肽在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影响,但有关神经生化的改变,尚有待深入研究。
器质性因素(15%):抽动症可能与围生期损害(产伤,窒息等)有关,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约50%~60%脑电图异常,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但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头颅CT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较多见,有人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行为运动的异常与杏仁核-纹状体通路障碍有关;不自主发声可能是与扣带回基底节及脑干不规律放电有关,故认为本症是器质性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10%):儿童受到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影响可能诱发或重抽动症状,有人认为母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妊娠头3个月反应严重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出生后的应激也增加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发病。
其他因素(5%):感染疾病,服用药物(如服中枢兴奋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抽动障碍。

护理

大多数患儿在长大成人以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少数病人症状迁延,可因抽动的症状或者伴发的行为异常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大约50%的患儿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自然缓解,25%的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只剩下25%的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也就是到成年以后,还是会有抽动症。

适宜

1.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硒元素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DHA含量丰富的食物。

禁忌

1.忌吃温补性的食物; 2.忌吃滋补肾脏作用过强的食物; 3.忌吃咸味过重的食物。

推荐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新权路29号

推荐医生

  • 陈燕惠 主任 教授
  • 擅长: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多动症、儿童孤独症、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脑损伤等神经、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同时有丰富的儿童早期教育及早期干预经验
热门疾病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