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海口教育

[切换城市]
海口站> 海口专题> 海口教育专题> 海口大学专题
我要推广

海南医学院走出了哪些名人?

盘点海南医学院走出的名人有哪些?海南医学院建校以来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陈忠英,李其芳,姚青松等人,详细内容请看以下介绍。

  • 陈忠英

    男,55岁。1977年大学毕业于海南省医学院,一直从事皮肤性病专业工作至今。1996年2月始起担任海南省工人医院、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海南省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职务;1998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同期获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全国中西医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共撰写论文几十篇,分别刊登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等杂志上;参加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作为副主编与编委参编专业著作《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性病彩色图谱》等书的出版发行工作。目前在学术团体兼职:海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海南医学》杂志等多家专业性刊物的编委。获奖情况:曾分别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海南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目前主持的三项科研课题分别为海南省自然科学资金、海南省农垦总局等省厅级科研立项资助。

  • 李其芳

    2006年2月,由澳大利亚新州海南同乡会组编、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海南人在澳洲》一书出版发行,此书里有一篇题为《山沟里飞出的雄鹰——记苦学成才、成就骄人的李其芳医生》里的主人翁,便是一名海医学子。文章的题记是这样写的“李其芳是澳大利亚全科医生与皮肤癌医生,是澳大利亚青年医生中的精英。他以非凡的毅力,在悉尼市凌格地区(LAMECOVE)创办了自己的医疗中心和皮肤癌治疗中心,并以超凡的医术与认真的态度为病人治病,获得病人的普遍赞扬,也得到当地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完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获得澳洲医学界的高度赞许,成为海外医生移居澳洲的杰出人物”。

  • 姚青松

    姚青松1950年出生,籍贯海口市,本校病理学教研室的创始人姚志仁教授之子.本校1976届学生,1980年7月毕业。1983年调入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命案现场的法医学分析,损伤程度与死因鉴定。研究方向:颅脑损伤病理学;心脏传导系统病理学。从事法医工作二十五年来,姚青松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法医第一线,共参与8000多宗各类型案件(包括死因未明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解决与指导解决复杂法医学鉴定问题的能力,为各类特大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科学的证据,特别是是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姚青松我国公安系统法医病理学科带头人之一。在25年的法医科研及实际检案工作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结合法医鉴定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求真务实,自主创新,刻苦攻关,在法医病理专业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特别是对《脑干损伤的定量与应用研究》(公安部资助攻关项目№20004421101)、《心脏传导系统的检查法、年龄变化及其与猝死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170396)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脑干损伤的定量与应用研究》于2007年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与猝死关系的系列性研究》于1995年获卫生部与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二),200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三)。目前承担国家级协作项目一项、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姚青松立项制订脑干损伤司法鉴定行业标准一项(公质科[2007]50号)。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颅脑损伤彩色图谱》、《心脏传导系统解剖与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专著;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共发表论著、论文81篇,其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和重大科学价值,使国际医学界对脑干损伤与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其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2002年人事部、公安部首次开展专业技术职位任职制度时,即取得了主任法医师资格,2004年被聘为广东省首批一级法医官;现为中国法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病理专业组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兼任《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全国公安机关法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业绩如下:一、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复杂的死因是法医经常面临且又必须作出明确诊断的难题。其中对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的鉴定,是国际上公认的难题,也是法医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都不能应用于司法办案,也解决不了脑干损伤致死鉴定的实际问题。姚青松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也遇到这种棘手情况,但他坚韧不拔、知难而进,从1985年开始便着手准备研究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创建了一种简单实用,损伤定位准确的新的取材方法。并从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系统研究,从6000多例尸体解剖与2万多张组织学切片的定量研究数据中,筛选出可供基层公安法医应用的指标,提出诊断外伤性脑干损伤致死的依据与方法,立项制订了《脑干损伤司法鉴定行业标准》,使我国法医在脑干损伤致死的鉴定中终于有了一整套科学诊断依据与方法,经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明确认定脑干损伤或排除脑干损伤的案件达2500多宗,成功地为省内外280多起疑难复杂案件的死因做出科学的鉴定结论。研究成果已经在北京、广东、云南、湖北、沈阳、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公安部门、海南省医学院法医教研室、中山大学法医系、南方医大法医系、吉林大学法医系、徐州医学院法医系及临床病理推广,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2006年中山市一青年被人打击胸、背部后不久死亡,经当地医院病理科检验未果,再送省某法医学鉴定机构检验,但都因找不到死因而不能处理凶手,此事引起死者家属强烈不满,多次上访告状。姚青松利用研究成果再次复检后,他发现真正的死因系死者胸、背部被打击后,造成低位脑干损伤死亡。由于确定了死因,凶手被及时追究法律责任,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该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司法机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于2007年度获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迄今我国公安法医病理研究取得的最高奖项。二、刻苦攻关,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两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姚青松同志善于将法医鉴定中遇到的基础性难题与高校合作开展攻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与猝死关系的系列性研究,历经10年,首次发现可致死性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有9种:(1)炎症;(2)纤维化;(3)脂肪浸润;(4)出血;(5)发育异常;(6)神经组织病;(7)淀粉样变性;(8)肥厚性心肌病样变;(9)肿瘤。研究成果将国际上公认的心源性猝死有10%-15%可以存在找不到死因的比率,下降到0.5%左右,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两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法医学界、医疗单位对心传导系统病变可触发心源性猝死有了深入的认识。此成果应用于办案,至今解决了一大批复杂的死因鉴定问题。2000年8月国际法庭科学影响因子最高权威杂志,《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杂志主编,著名法医病理学教授Saukko来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所考察姚青松同志的研究成果时,特地带来一个死因未明者的心脏,请姚青松帮助检查,他很快作出诊断,系左束支发育不良伴房室束Mahaim纤维导致猝死(见中国法医学杂志2001年第2期81页)。独创方法发现的病变使该权威彻底折服。又如2006年福建的林某,在广场音乐喷水池旁戏水而发生的猝死,一度引起社会上种种猜疑,虽经多个社会鉴定机构解剖检验但均未找到死因,有关部门因此关闭音乐喷泉数月而引起群众不满,福建省当地公安局请姚青松重新检验。经认真检验,他发现林某的心脏传导系统房室束发育异常而导致猝死。死亡实因的查明,不仅提高了办案质量,澄清了事实,避免了错案的发生,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三、著书立说,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权威专家高度关注姚青松同志不仅主编出版了两本专著,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著、论文81篇。其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关注。北京、重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公安机关、同济医学院法医系、中山大学法医系、海南医学院法医教研室、中国刑警学院、中国法医学会、广东、海南省法医学会等先后邀请姚青松同志做专题学术报告。为进一步推广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举办三期全国性培训班,受训人员达500多人。他在心脏传导系统与脑干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引起国际法医学权威的关注,1993年与1995年,前任《国际法庭科学杂志》主编、英国著名法医病理学教授Knight,两次带队来广州考察研究成果;现任《国际法庭科学》杂志主编,著名法医病理学教授Saukko也于1998、2000两次来广州考察心脏传导系统与脑干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姚青松签定联合出版专著的事项。2008年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医院,来函邀请姚青松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课题(973项目)-《心源性猝死尸检注册》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