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
  •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详细介绍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duplication of digestive tract of newborn)是指附着于消化道一侧的,具有和消化道某一部分壁层相同的特征,呈囊肿状或管状空腔结构的先天性畸形,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从舌根到肛门都可发生,但以回肠最常见,均来源于内胚层。文献上曾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肠内囊肿,肠源性囊肿、胃肠道巨大憩室、不典型美克尔憩室及重复回肠等,大多数在新生儿及小儿时期出现症状。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60-80%
所属科室:
小儿外科
温馨提示:在各种并发症出现前手术者预后好,出现后始手术者预后差,有一定危险性。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是胚胎发育的畸形,但形成畸形的因素较多,被认为是多源性的。
1.胚胎期肠管腔化过程异常:胚胎第5周起肠管开始充实期,空泡化,腔化的过程,腔化期间如有一个囊腔未曾与肠管相通,即可形成肠内囊肿型的消化道重复症,从小肠到结肠均可形成。
2.憩室样外袋发展而成:胚胎期中肠常出现许多暂时性憩室,形成外袋,以后退化消失,如有个别不退化或被孤立,就成为与肠道相通的管状或孤立的囊状肠重复畸形。
3.脊索分裂学说:胚胎第3周外胚层与内胚层间出现脊索向头端生长,外胚层与内胚层间如局部因故发生粘连,脊索生长至粘连处就分裂成两支,从粘连两侧绕过,再合并继续向头端生长,外胚层形成神经管,脊索被中胚层包围形成脊柱,外胚层与内胚层的粘连牵拉由肠壁形成憩室,粘连也同时阻碍脊索形成椎体而发生椎体裂,故本病1/3伴发脊柱畸形,如憩室颈闭合则形成囊状肠重复畸形。
4.尾端孪生畸形:少数病例有与全结肠和直肠平行的长管状重复畸形,且常伴有泌尿生殖器官的重复畸形,如双子宫,双阴道,双膀胱,双尿道,双外生殖器等。
5.喉气管沟与前肠分离不良:胚胎第4周出现喉气管沟,逐渐闭合成管与食管分离,如部分未闭合形成呼吸道前肠间瘘,此瘘在胚胎期如部分退化,可形成食管重复畸形。
(二)发病机制
重复畸形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分,以回肠最多见,约占50%,其次为空肠,盲肠,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很少发生,位于胸腔内者约占21.5%。
重复畸形可分4种类型:
1.肠外囊肿型:较多见,呈球形或椭圆形,位于肠管旁系膜内,大多与邻近肠壁紧密黏合,有共同壁层,多与肠腔不通,仅少数有孔相通,囊肿表面光滑,有浆膜覆盖,囊腔内有无色或微黄黏液,使整个囊肿具有张力及弹性。
2.肠内囊肿型:囊肿位于肠壁黏膜下层或肌层,可引起肠腔通过障碍。
3.管型或双肠腔型:在肠系膜内与正常肠管平行另有一管状肠管,呈双筒型肠,长度不等,从数厘米到50cm不等,一般管腔远端近端多与消化道相通,有时只有一端相通,类似憩室,小肠多开口在远端,结肠多开口在近端。
4.胸内消化道重复畸形:囊肿多近食管或气管支气管,可有索带与椎体相连,伴有椎体裂或脊髓畸形,管状型可穿过膈肌进肠系膜内与消化管靠近。
重复消化道的管壁具有肌层及黏膜,性质和邻近的消化道相同,但不一定与同一水平部位的相同,约20%为迷生的消化道黏膜,如为胃黏膜或胰腺组织时,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及穿孔,多紧附于消化道的某一部分,有共同来源的血运。

护理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