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小儿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详细介绍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 D-resistant rickets)是一种肾小管遗传缺陷性疾病,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familial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由于肾小管缺陷,肾脏丢磷,以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佝偻病。遗传方式是性联显性遗传,对一般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无反应,故又称抗维生素D佝偻病、性联低磷血症。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3-6月
治愈率:
50-70%
所属科室:
小儿内科
温馨提示:该病表现为X性联显性遗传,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 PHEX 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该病表现为X性联显性遗传,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 PHEX 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
(二)发病机制
包括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磷和由25-(OH)D,转换为1,25-(OH)2D3两方面的缺陷,造成血磷降低,在0.65~0.97mmol/L(2~3mg/dl),尿磷排除增多,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在动物实验已证实血清1,25-(OH)2D3水平低于正常,因患家族性低血磷症的病人,持续低血磷,不能刺激1,25-(OH)2D3的合成,此外,单纯采用口服磷替代治疗,不能完全改善骨病,必须同时用1,25-(OH)2D3,治疗才能纠正骨软化。
男性患者只能将此病传给女孩,女性患者可传给男孩和女孩,女性患者较多,但症状轻,多数只有血磷低下而无明显佝偻病骨骼变化,男性发病数低,但症状较严重,现已了解转录蛋白在染色体5上,本病的基因在Xp22.31~p21.3,偶见一些病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部分病例为散发性,并无家族病史。

护理

胎儿出生后应尽早(生后半小时内)开奶,吸吮乳房愈频繁,乳汁分泌愈多。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虽低,但比牛奶高,其中的钙磷比例(约2∶1)利于婴儿吸收。但从绝对量看,母乳中维生素D和钙的含量并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充以使其得到满足。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开始户外活动了,为保护婴儿免于着凉,可在不直接曝晒太阳的情况下让婴儿露出小脸和双手,每次5~10分钟。待婴儿满月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后,可适当延长其在户外的时间,通常每隔3~5天延长五六分钟,直到每次半小时,每日两次。如能晒太阳及摄食所需量的维生素D,在母乳量充足情况下,半岁以内婴儿不必另行添加钙剂。如食物中钙含量不足或婴儿为低出生体重儿,则可口服钙片以补充摄入量的不足,按元素钙计量每日200毫克即可。鉴于各种钙类制剂的吸收率一般在30%左右,因此作为长期添加的营养素,碳酸钙制剂可供选用,它含钙率高、来源充裕、经济、安全、实用。

适宜

1、宜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2、宜多饮用奶制品; 3、宜多吃豆类。

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食物; 3、忌生冷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