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详细介绍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cutaneous 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CLV)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仅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病理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碎裂。诊断时需排除系统性血管炎伴皮肤表现的情况。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3个月
治愈率:
40%
所属科室:
风湿免疫科
温馨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因

感染 (25%):细菌(链球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Epstein-Barr病毒),真菌(念珠菌),原虫(疟原虫,锥虫),蠕虫(血吸虫)等。
药物(20%):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的应用可诱发本病的发生,萘普生及甲氨蝶呤也有引起本病的报道,此外,异种蛋白血清,杀虫剂也可为本病的病因。
免疫异常(15%):患者体内可有冷球蛋白,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遗传性Q缺乏症等。
发病机制
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沉积在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同时释放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在局部血管壁,引起血管炎,白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胶原酶和强力蛋白酶类也可破坏血管壁造成血管炎,患者常伴有低补体血症,早期病损处可见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碎裂,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坏死,纤维蛋白沉积等,血管周围有红细胞外溢,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上可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沉积,此种改变一般出现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壁破坏之前,晚期损害缺乏特征性,有时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发物。

适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