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黏脂贮积症Ⅱ型
  • 黏脂贮积症Ⅱ型

黏脂贮积症Ⅱ型详细介绍

黏脂贮积症Ⅱ型又称包涵体细胞病(inclusion cell disease),简称I-cell病。其临床特征更像Hurler综合征,表现为出生时就有明显的临床和X线异常,反应迟钝,但无黏多糖尿症,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有大量粗大细胞质包涵体,Leroy等(1967)最早发现此病,Spranger(1970)将其分类为黏脂贮积症Ⅱ型。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65%-70%
所属科室:
风湿免疫科
温馨提示: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和遗传病的早期治疗。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黏脂贮积症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症是由多种水解酶缺陷引起的,利用病人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发现,此症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几种溶酶体酶的识别部位异常,溶酶体酶的正常组合需要细胞内的协同作用,即细胞合成,分泌水解酶,细胞表面识别水解酶,继之被溶酶体摄取,并固定于溶酶体内,细胞表面识别水解酶,需要在细胞表面和溶酶体水解酶上都有特异性部位,目前认为黏脂贮积症Ⅱ型系基因突变引起的几种溶酶体酶发生识别部位缺损,也就是酶分子结构中的识别亚基异常所致。
Strecker等(1976)发现此症病人组织细胞神经氨酸酶缺乏,可能该种酶缺乏与多种溶酶体水解酶的识别部位异常有关,如己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酸酶,β-半乳糖苷酸酶等的识别部位缺损,造成过多的中性,酸性黏多糖及黏脂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限于间质细胞,肝组织活检显示大多数库普弗细胞形态正常,而肝细胞内充有各种类型的包涵体,可含有无包膜的脂肪小滴,也有0.7~50µm的包涵体,这些包涵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长方形结晶,并位于微丝物质内,微丝物质外包有一层膜,肝细胞内最多的一种包涵体含有亲水物质,该物质具有成层结构或呈小球状,肾脏的包(Bowan)氏囊细胞显示有类似肝细胞所存有的包涵体,其大小为0.3~4.0µm,PAS染色呈阳性,脑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显微镜下显示正常,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星状细胞和血管周围上皮细胞有0.3~1.5µm的透明包涵体,周围有包膜空泡,空泡内有均匀而细小的颗粒基质,这种基质含有少量的成层结构,还有较致密的,周围有包膜的亲水包涵体,髂骨嵴活检显示软骨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溶酶体内含有细小,网状,颗粒状及有膜的包涵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包涵体内沉积有中性,酸性黏多糖和黏脂,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软骨内骨化明显障碍,伴有完全性增生,肥大性软骨脱钙区,原有的骨小梁短,近骨干处混有持续存在的软骨区,所有器官的成纤维细胞内均含有大量周围有包膜的空泡,从而使成纤维细胞呈明显的气球样,周围淋巴细胞也可有多数大空泡,所有器官成纤维细胞内的包涵体均为多形性,从透明空泡到致密亲水小体或成层排列不等。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适宜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胆固醇生成; 2.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促进血液循环; 3.多补充微量元素。

禁忌

1.忌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蛋黄等; 2.忌吃辛辣食物; 3.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