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详细介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严重阶段的并发症,其特点是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过程加速,微循环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导致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由于凝血因子被消耗,发生广泛出血。由于广泛形成微循环内微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影响重要脏器功能,以至发生器质性变化。新生儿由于易患严重疾病,DIC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及栓塞症状。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新生儿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60%
所属科室:
儿科综合
温馨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的晚期表现,一旦发生DIC则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新生儿DIC 比较常见,这与新生儿某些生理特点有关:
1.免疫力低下 易患重症感染。
2.凝血因子下降 各种凝血因子生理性下降,如纤维蛋白原和Ⅶ因子不能通过胎盘;由于肝脏合成功能不成熟,维生素K依赖因子普遍水平偏低,尤以凝血酶原为明显。
3.反应性低下,调节功能差 易出现低体温,呼吸及循环衰竭,缺氧,酸中毒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清除能力低。
4.血液黏稠,呈高凝状态 血液黏稠,呈高凝状态,纤溶活动较强。
5.某些产科因素的影响
(1)感染:严重感染是导致新生儿DIC的主要原因。
(2)缺氧:缺氧导致酸中毒,血黏度增高。
(3)寒冷损伤:由于寒冷及皮下脂肪变硬,微循环灌流不足,毛细血管损伤。
(4)溶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磷脂类凝血活酶物质,促发DIC。
(5)其他:早产儿因易发生各种疾病及凝血机制不完善,DIC发生率较高。
某些产科因素,如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严重妊娠高血压等,由于胎盘损伤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胎儿循环,促发DIC。
(二)发病机制
DIC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 DIC的发生,实质上是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发生病理性激活。
1.凝血系统被激活 致病因素如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可使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膜缺损,血小板因子(PF3)及TXA2被释放,血液与暴露的血管壁胶原组织接触,Ⅻ因子立即被激活并经“瀑布”式系列反应形成血液活性凝血活酶,此即激活了血液(内凝)系统,致病因素如缺氧,酸中毒,产科因素等使组织或血管壁损伤,释出组织凝血活酶,经一系列激活过程,最后形成组织活性凝血活酶,此即激活了组织(外凝)系统,活性凝血活酶的形成,加速了凝血酶的形成,使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凝血酶又能激活Ⅻ因子,使纤维蛋白单体合成纤维蛋白凝块,完成血管内凝血,此外,致病因素尚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激活凝血系统,一是血小板及(或)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凝血物质,加速凝血过程;二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如严重肝脏疾患),不能清除血液中过多的促凝血物质,均可导致DIC的发生。
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被激活 在凝血系统被激活过程中,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主要有以下4种途径:
(1)形成的凝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
(2)被激活的Ⅻ因子,使血管舒缓素原转变为血管舒缓素,后者可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3)某些脏器如肺,脾,肾,子宫等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DIC时,这些器官常受累,纤溶酶原激活物释入血循环,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
(4)缺氧,酸中毒,失血,创伤,手术等均能激活纤溶活动。
纤溶酶形成后,作用于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使之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加重了出血。

护理

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