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新生儿发热
  • 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发热详细介绍

体温升高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新生儿的肛温为36.2~37.8℃,腋下温度较肛温稍低,在36~37℃,当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称发热(fever),腋温37.5~38℃称低热,38.1~39℃称中等度发热,39.1~41℃称高热.41℃以上称超高热,新生儿对高热耐受性差。当体温超过40℃时间较长时,可产生惊厥及永久性脑损伤。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婴幼儿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7-14天
治愈率:
95%以上
所属科室:
急诊科
温馨提示:新生儿产生发热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们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紊乱造成的。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在新生儿室内非感染引起的发热很常见。
(1)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在热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体温升高,生后2~3天因母乳不足,摄入水分较少,环境温度较高,可发生脱水热,冬季衣被捂盖过多,可引起捂热综合征而发生过高热。
(2)散热障碍: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长期发热。
(3)疾病影响: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2.感染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
发热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儿科医生首先应考虑是否有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类等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发热,严重感染时,在新生儿体温常常反而不升。
(二)发病机制
1.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
(2)汗腺发育不完善:早产儿没有排汗功能,体温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足月儿用排汗的方法来维持体温(出汗在前额头上),新生儿虽有汗腺组织,但发育不完善,对热的反应强度仅及成人的1/3,出生10天后逐渐增强,早产儿汗腺功能更差,几乎不会出汗,在热环境下体温更易升高,小于胎龄儿汗腺功能与同胎龄适于胎龄儿的汗腺功能相同,新生儿出汗时呼吸频率并无明显增加,提示从呼吸道蒸发水分的量很少,如出汗尚不足以使体热散失,体温就上升。
(3)环境温度过高:环境温度过高时新陈代谢率及氧的消耗增加,不显性失水增加,新生儿在热环境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快,加速辐射和对流作用,促进身体散热,当环境温度增至30℃以上,或腋温升至37.2℃时,新生儿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足月儿大腿内侧也可微微出汗,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和高钠血症,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如环境温度增高过快,可使新生儿每分通气量减低或致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高热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致脑损伤。
2.感染
各种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血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出一种内源性致热物质,可能为前列腺素E,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使体温升高。

护理

一般来说,新生宝宝体温没超过38℃,无须用药,可以多喂些温开水,并注意观察。当体温超过39℃时,可以先在家中给予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擦浴的部位为前额、颈部、四肢、腹股沟及腋下。新生宝宝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以致体温低于35℃,反而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如要用酒精降温,必须稀释,一般酒精加温水,比例为1:2,这种方法既有效又安全。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