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遗尿
  • 遗尿

遗尿详细介绍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所属科室:
泌尿外科
温馨提示:家长要督促检查小儿患者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

病因

遗传因素(25%):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发育迟缓(15%):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夜间尿量增多,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
尿流动力学因素(10%):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3~1/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这种不稳定膀胱可使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
继发性因素(8%):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 如后尿道瓣膜病和环状狭窄等。
神经系统因素(5%):病人机体发育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心理因素(3%):病人遭遇某些事情导致心理压力。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造成,当逼尿肌强烈的收缩力超过括约肌阻力时可出现遗尿现象,也可能与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或麻痹有关。

护理

(1)小儿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不太刺激的娱乐活动,但避免劳累,紧张等。(2)饮食上给予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不要过咸,少吃甜食和含高蛋白饮料。临睡前尽量少喝水和饮料,家长还要嘱咐和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

适宜

1、宜食用温补固涩食物; 2、宜食用清补食物。 3、宜食用动物性食物。

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多盐、糖和生冷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