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回归热
  • 回归热

回归热详细介绍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系多种回归热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与出血现象,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故称回归热。依传播媒介的不同本病分为两大类,即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
虫媒传播
治愈周期:
2-4月
治愈率:
85%
所属科室:
传染科
温馨提示: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也需同时进行。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回归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Borrelia),又名包柔螺旋体属,共十多种,各种形态相似,但免疫反应不同,按其传播媒介分虱传与蜱传两类,虱传(流行性)回归热病原为回归热螺旋体(B.recurrentis),曾称欧伯迈尔螺旋体(B.obermeieri),蜱传(地方性)回归热病原按昆虫媒介软体蜱(ornithodorus)的种类命名,有十余种,蜱的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故其所致的回归热亦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南,北疆已发现的两种螺旋体分别与波斯螺旋体(B.persica)及拉氏疏螺旋体(B.latyschevi)相符,中非有杜通疏螺旋体(B.duttoni),中亚有波斯疏螺旋体(B.persica),美国西部有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等,抗原结构比回归热疏螺旋体更易于改变,如在印度曾分离出9种血清型的杜通疏螺旋体,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对蜱传疏螺旋体得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如扩增的鞭毛基因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获得疏螺旋体的另外五个种(B. parkeri,B.turicatae,B.crocidurae,B.anserina与B.coriaceae),还获得赫姆斯疏螺旋体的5个株,回归热螺旋体长约为10~20μm,宽0.3~0.5μm,有4~10个不规则的浅粗螺旋(图1),以横断分裂进行繁殖,它对热,干燥及多种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但耐寒,能在0℃的凝固血块内存活100天,此类螺旋体既含有特异性抗原,又有非特异性抗原,可与其他微生物有部分共同抗原,故受染动物血清可有特异性补体结合反应,亦可与变形杆菌OXk株起阳性凝集反应,但效价较低,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如不同菌株的抗原性不尽相同,在同一患者不同发热期中,所分离出的菌株抗原性也有差异。
(二)发病机制
患者发热与螺旋体在血循环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有关,当病原体在机体内增生时,机体产生以IgM与IgG为主的特异性抗体,其中有凝集素,制动素及溶解素等,效应细胞以及多核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螺旋体消灭,高热急退转入间歇期,部分未消灭者隐匿在脑、肝、脾及骨髓中,借助于抗原的变异,使原抗体不能消灭复发的螺旋体,它们经繁殖后再侵入血循环导致复发,复发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引起新的免疫应答,最终使疾病获愈,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受损及红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贫血,出血及黄疸,螺旋体侵袭神经系统及眼部,形成神经疏螺旋体病,则可发生淋巴细胞脑膜炎与外周面神经麻痹及眼部疾患。
病理变化示脾大,有散在的梗死,坏死灶和小脓肿,能产生自发性破裂,肝内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出血,充血与浊肿性退行性变,肾有浊肿及充血,心有弥漫性心肌炎和间质性病变,脑有水肿,有时出血。

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2.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适宜

1.宜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易消化的流质或者软食。

禁忌

1.忌吃温热性的食物; 2.宜吃酒精内的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