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
  •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详细介绍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婴幼儿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10-15天
治愈率:
30%
所属科室:
眼科
温馨提示:先天性白内障指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生后不久即形成的一类白内障,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

病因

遗传(35%):近50年来对于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已有更深入的研究,大约有1/3先天性白内障是遗传性的,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显性遗传占73%,隐性遗传占23%,尚未见伴性遗传的报导,在血缘配婚比率高的地区或国家,隐性遗传也并非少见。
环境因素(30%):除遗传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的另一重要原因,约占先天性白内障的1/3。尤其是妊娠期的营养和感染对该病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强调围产期保健,以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其他因素(30%):约有1/3先天性白内障原因不明,即散发性,无明显的环境因素影响,在这组病例中可能有一部分还是遗传性的,新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在第一代有白内障,但无家族史,因此很难确定是遗传性,隐性遗传的单发病例也很难诊为遗传性。
确定先天性白内障病因的最基本的方法,先是要明确白内障是健康患儿的孤立病症,还是全身或眼部病变的一部分,在一些病例,通过了解家族史和个人史,结合完整的全身和眼部检查一般可找到病因并做出正确诊断,前极性白内障,后晶状体圆锥一般不合并全身异常;有双侧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患儿,应与Norrie病,13-三体相鉴别,母体怀孕最初3个月的疾病史,用药史,X线暴露史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新生儿有一眼或双眼思白内障时,应该明确其病因,如果有阳性家族史,则与遗有关,此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其发病原因,有部分是全身疾患的并发病,即便是经过家系分析或是实验室检查后,仍有1/3病例不能查出病因,这类原因不明的白内障称为特发性白内障,病人没有其它的眼部异常,亦无全身疾思,可能系多因素造成品体混浊,推测这组病人中有1/4是新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所致,有部分与系统性疾病有关,但是由于系统病的表现很轻而被忽略或不能辨认。
发病机制
1、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学研究虽然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本病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基因位点和遗传异质性,因此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50年代即开始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位点,至少有12个致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的不同位点,目前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至少有3个,不同的位点在2个染色体上,有一种类型的白内障(后极型)的致病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与亲血色球蛋白(haptoglobin)连锁;还有一种类型的胚胎核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另有一种类型的胚胎核,胎儿核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白内障由于外显率不全,因而表现为不规则的显性遗传,即隔代遗传,这样的病例有可能认为隐性遗传或是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白内障。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白内障较为少见,多与近亲配婚有关,近亲配婚后代的发病率要比随机配婚后代的发病率高10倍以上,比较常见的是核性白内障,隐性遗传白内障也会出现分类的错误,因为在随机配婚的家族中,如果父母表型正常,但却是白内障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子女中如有一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就会被误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白内障。
由于目前还没有检出隐性基因携带者的方法,因此禁止近亲配婚是减少隐性遗传白内障的重要措施,现已知此类白内障有2~3个致病基因。
X-连锁隐性遗传白内障更为少见,有1个致病基因,男性病人多为核性白内障,静止不变或者逐渐发展为成熟期白内障,女性携带者有Y字缝混浊,没有视力障碍。
动物实验已观察到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如脉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白内障,隐性遗传的兔Y字缝白内障,以后均可逐渐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
无家族史的散发性白内障,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的突变,患者为该家系的第一代白内障思者,其子女就会有50%的患病机会。
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发现其结果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本病有不同的基因位点,并呈多态性,在DNA重组技术的研究中,发现晶状体的γ基因缺陷可造成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另有学者认为白内障的发生是与21号染色体,晶体蛋白的基因缺陷和12号染色体晶体MIP蛋白基因缺陷有关,应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遗传性白内障中发现,在白内障开始形成时,表现晶体酷氨酸残基改变,巯基转化为二硫键,交联成大分子聚合物,使混浊的晶体蛋白聚合物处于稳定状态。
2、环境因素:应该提出的是母亲在妊娠期前2月的感染,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妊娠期的感染(风疹,水痘,单纯疤疹,麻疹,带状疤疹以及流感等病毒),可以造成胎儿晶体混浊,此时期晶体囊膜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的侵犯,而且此时的晶体蛋白合成活跃,对病毒的感染敏感,因此影响了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同时有营养和生物化学的改变,晶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混浊,在妊娠的后期,由于胎儿的晶体囊膜已逐渐发育完善,有了保护晶体免受病毒侵害的作用。
在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白内障中,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多见,1964~1965年美国有一次风疹大流行,有2万名儿童罹患风疹综合征,其中有50%伴发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时或生后的一年内即有晶体混浊,混浊的程度与病毒侵犯晶体的时间或程度有关, 此外,随着各种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单纯疤疹病毒Ⅱ型感染所致的白内障亦应给予重视,新生儿可以从母亲的产道受病毒感染,已有报告在病人的晶体皮质内培养出单纯疤疹病毒Ⅱ型,新生儿的晶体可为透明,但白内障不久很快发生。
妊娠期营养不良,盆腔受放射线照射,服用某些药物(如大剂量四环素,激素,水杨酸制剂,抗凝剂等),妊娠期患系统疾病(心脏病,肾炎,糖尿病,贫血,甲亢,手足抽搦症,钙代谢紊乱)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均可造成胎儿的晶体混浊。
先天性白内障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胎儿最后3月的发育障碍,典型表现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过低和缺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已有动物实验证实宫内缺氧可以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约有2.7%早产儿在出生后有白内障,晶体前后囊下有清晰的泡,双眼对称,泡可以自行消退或逐渐发展成后囊下弥漫混浊,此外,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常需吸入高浓度氧气,多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数月后可有晶体混浊。
总之,在非遗传性的先天性白内障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造成白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强调围产期保健,以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护理

睡眠充足: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者应用镇静安眠药或中成药调理。心胸开阔:遇到不顺心事或烦恼家庭琐事要注意控制情绪,正确对待,保持愉快心情。饮食规律:饮食起居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定期检查:有屈光改变者,应到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眼镜。滴药的方法:在医生指导下,按时点用治疗白内障眼药或服用口服药,待时机成熟时可行手术治疗。

适宜

1.宜食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油腻的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