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胆道蛔虫病
  •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详细介绍

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是蛔虫从小肠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管和奥狄括约肌痉挛,以患者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蛔虫进入胆道后,多数停留在胆总管,因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角度较大,蛔虫很少进入胆囊,但可钻入左右肝胆管之中。儿童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7—14天
治愈率:
80%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以切断传染源。

病因

蛔虫寄生(85%):蛔虫成虫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偶尔进入上消化道,蛔虫有钻孔的癖好,因此,进入十二指肠的蛔虫常经胆总管开口钻入胆道,临床观察注意到:有时蛔虫可经口吐出或爬出,病人多伴高热,饥饿,腹泻或用山道年驱虫而药量不足等情况,因而考虑蛔虫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是促其向上消化道移动的诱因。
蛔虫钻入胆道(5%):钻入胆道的蛔虫多为1条,但也有十数条甚至百余条者,蛔虫很少进入胆囊,多数停留在胆管系统中,包括肝外及肝内的胆管。在蛔虫通过Oddi括约肌的过程中,括约肌因受到刺激而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
胆道刺激(5%):蛔虫退出胆道或完全进入胆道后,对括约肌的刺激消失,痉挛引起的剧痛得以缓解,蛔虫在胆道内活动也可引起阵发性疼痛,也正由于蛔虫体的活动,使得胆汁的通道不致被完全阻断,因而一般不出现黄疸,肠道细菌随虫体进入胆道,可招致胆道感染,引起胆囊,胆管的急性炎症,以致肝脓肿,胆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等轻重不等的并发症。

护理

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卧床休息和采取舒适体位,指导病人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2、解痉止痛:遵医嘱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3、 如病人有呕吐,应做好呕吐护理,大量出汗时应及时协助病人更衣。

适宜

1.宜吃酸味重的食物; 2.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禁忌

1.忌吃减少胃肠道蠕动的食物; 2.忌吃含糖高的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