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疾病百科

首页> 医疗> 疾病> 间质性膀胱炎
  •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详细介绍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又称Hunner’s溃疡,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的疼痛性炎症。因尿中未发现感染性微生物,因此这种炎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典型的患者为中年女性,症状尿频、尿痛,常常有显微镜下可见脓尿和血尿,偶尔可见肉眼性血尿并可能需要输血。最终的后果常是膀胱缩小。根据膀胱镜检查,发现小的表浅出血和溃疡区域可以确定诊断。已试用过很多治疗方法,但都没有特效。当病人具有不能耐受的症状,对任何治疗均无反应时,可以手术切除膀胱。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好发于中年女性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5周
治愈率:
90%
所属科室:
肾内科
温馨提示:多喝水,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注意个人卫生。

病因

血管、淋巴管阻塞及感染(25%):血管、淋巴管阻塞,曾设想膀胱纤维化是由于盆腔手术或感染引起膀胱壁内淋巴管阻塞和引起栓塞性脉管炎或由于血管炎所致持久性小动脉痉挛所致,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曾提出过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是IC的病因,但还没有在IC患者中检出上述3种病原体的报道。
神经体液因素(20%):肥大细胞在IC病人膀胱固有膜和逼尿肌中增多,寒冷,神经肽,药物,创伤,毒素等可活化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可致敏感觉神经元,后者进一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活化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也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或膀胱黏膜损害引起炎症。
免疫因素(15%):该病对皮质醇治疗反应良好,部分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膀胱黏膜抗体,不少学者还发现对血管抗原产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参与了IC发病。
黏膜通透性改变(10%):推测IC是由膀胱上皮的功能不良引起,其通透性增加并使尿液通过移行上皮漏入到膀胱壁,引起膀胱炎症,有人证实IC病人膀胱表层上皮内TH蛋白增多,提示黏膜的通透性增加。
发病机制
间质性膀胱炎为慢性非特异性膀胱全层炎症,病变早期膀胱扩张时黏膜只见斑点状出血,后期膀胱黏膜变薄或坏死脱落可有典型溃疡,多见于膀胱顶部或前壁,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形成,周围黏膜水肿,血管扩张,黏膜下或肌层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如浆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这些炎症细胞浸润可达膀胱全层及肌间神经组织,肌层中血管减少,淋巴管扩张,肌束间及肌内胶原组织增多,严重的纤维化导致膀胱缩小,严重病例输尿管开口处正常功能被破坏,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及随之而来的肾积水或肾盂肾炎。

护理

1.添加少量盐到碳酸饮料。2.尝试酸性较低的柳橙汁。3.煮熟所有含酒精的调味品。

适宜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2、宜吃利尿的食物;3、宜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禁忌

1、忌吃腥膻发物;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吃油腻性食物。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