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普洱旅游

[切换城市]
普洱站> 普洱专题> 普洱旅游专题> 普洱景点专题
我要推广

普洱特色景点推荐?普洱值得一看的建筑有哪些?

导语:一座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发达与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与魅力。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普洱到底都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点建筑?不知道以下这些景点您都去过了几个。

2018-6-19姚俊臺

梅子湖栈道
详细地址:
普洱市思茅区梅子乡梅子湖公园内
梅子湖栈道简介

梅子湖栈道位于普洱梅子湖畔,沿湖岸修建的栈道全长四公里,湖水清澈、山边杜鹃盛开,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吧。

看看用户怎么说

路中寒梅:位于梅子湖公园内,沿湖周边修建了绕湖的栈道全长8公里。这里有森林,有湖水,还有各种亚热带植物非常非常漂亮的地方,若是休闲游建议住在边上的酒店。。

幸福人生LOVE:景色不错,有好长的栈道,早上去看见有好多人开散步运动,还看见有人采蘑菇。我们从酒店那里进去的不用门票? 休闲去一下挺不错的。

梅子湖栈道怎么去?

公交:乘坐8路到梅子湖公园(公交站)下,走342米到达。

孟连宣抚司署
等级:
4A
详细地址:
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孟连宣抚司署门票价格

门市价:10.0元

孟连宣抚司署简介

孟连宣抚司署俗称“孟连土司府”,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西门外,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是傣族土司刀氏的衙署。从明朝到民国五百多年间,共有28代世袭土司在此行使统治权。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建筑合壁的古代建筑群,司署房屋共3台,占地1.2万多平方米,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其他附属建筑,是一座雄伟的古建筑群,独具特色。房屋外有2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4道侧门。主体建筑议事厅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房屋。整组建筑群系木结构,其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建筑形式,其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建筑的风格。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斗拱飞檐,雕梁画柱极其精美,既有傣式竹楼特点,又有汉族建筑风格,是傣汉建筑融合的精品杰作,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精湛优美的建筑技艺。孟连宣抚司署现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这里成立了孟连县民族历史博物馆。

看看用户怎么说

有李吃遍天下:孟连宣抚司署,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可以看民族风情表演,载歌载舞;既有风景名胜美不胜收,又有多族人民欢声笑语与天同庆。。

ri0428321 :免费参观,环境很好,上二楼要拖鞋及不能拍照。院子里养了很多孔雀。了解了孟连的土司制度和历史,非常值得去!。

上城佛寺
详细地址:
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的金山
上城佛寺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上城佛寺简介

上城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的金山上,又名“景儿”(傣语,意为龙城佛寺),紧靠龙血树群落,是娜允傣族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寺内有一石洞与南垒河的龙潭相连,因龙潭中的龙经常沿此通道来佛寺听经布道,接受香火洗礼,又得名“龙缅寺”。上城佛寺建于1868年,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佛殿、僧房、大门、引廊、经亭、金塔、银塔组成,主体建筑佛殿为歇山顶三重檐外廊式土木结构,共有56棵圆柱呈8排对称排列,各柱、枋、梁、檐檩都有用金粉贴印的多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图案,屋面是小挂瓦。佛龛上塑有释加牟尼像,周围悬挂着教徒们敬献的各式各样的幡,幡上记述着傣族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绘有生活图案,并通过民间剪纸、织锦、彩绘等民间艺要形式,把傣族的历史、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上城佛寺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土司时期土司家族的专用佛寺,国内外高僧到孟连相访通常都要到这里居住。今天,这里成了上座部佛教教徒从事佛寺活动的场所,是傣族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的传播中心,也是傣族的文化经典、民间艺术及建筑风格的重要收集地和展示厅。

看看用户怎么说

幸福人生LOVE:出宣撫司署不遠就是上城龍佛寺,這是古代土司們祭祀之所,小小的木門顯得樸實,朱漆斑駁的門板向遊人輕輕述說著久遠的從前,手指緩緩滑過鉛華落盡已顯原色的木板,我的步伐慢了下來,這佛寺,未進已滄桑。 進門後才發覺寺院占地甚廣,先迎來一條原木搭建的風雨廊,廊道盡頭接著進入佛寺的側門,另一端則坐落著一間磚瓦搭乘的小屋,後來發現應該是寺人用餐之所。佛寺比撫司署高大一些,一樣的三層木搭黑瓦建築,可能久未維護,許多角落依稀可見脫落的木質接縫,這該是此趟來雲南看過最原始最低調古樸的佛寺了;這個曾經輝煌騰鬧的上佛寺,偶有前來供佛齋僧的百姓,大部分時間都顯得相當清幽,逐漸歸還它作為一座佛寺該有的靜謐,佛寺左前方高大的釋迦摩尼金身和閃亮在陽光下的金塔,反而讓人感到有些現代了。。

M2374356953 :出宣撫司署不遠就是上城龍佛寺,這是古代土司們祭祀之所,小小的木門顯得樸實,朱漆斑駁的門板向遊人輕輕述說著久遠的從前,手指緩緩滑過鉛華落盡已顯原色的木板,我的步伐慢了下來,這佛寺,未進已滄桑。進門後才發覺寺院占地甚廣,先迎來一條原木搭建的風雨廊,廊道盡頭接著進入佛寺的側門,另一端則坐落著一間磚瓦搭乘的小屋,後來發現應該是寺人用餐之所。佛寺比撫司署高大一些,一樣的三層木搭黑瓦建築,可能久未維護,許多角落依稀可見脫落的木質接縫,這該是此趟來雲南看過最原始最低調古樸的佛寺了;這個曾經輝煌騰鬧的上佛寺,偶有前來供佛齋僧的百姓,大部分時間都顯得相當清幽,逐漸歸還它作為一座佛寺該有的靜謐,佛寺左前方高大的釋迦摩尼金身和閃亮在陽光下的金塔,反而讓人感到有些現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