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昆明旅游

[切换城市]
昆明站> 昆明专题> 昆明旅游专题> 昆明景点专题
我要推广

昆明晋宁区免费景点有哪些,昆明晋宁区哪里好玩?

导语:你是否不想受高价门票之累,又想知道昆明晋宁区哪有不花钱还好玩的景点?现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昆明晋宁区免费的景点信息。您可通过以下的景点信息为自己策划一份旅游攻略,到这些好玩又不花银子的地方去走走,不去就亏大了。

2018-9-30AK开哥

宝泉寺
详细地址:
昆明市晋宁县宝峰镇进宝路
宝泉寺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宝泉寺简介

宝泉寺座落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七珍山(亦名龙泉山),为明代广东惠州大居士杨黼之子——庆山祖师所建。被时人奉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誉称八宝世界、善住净地。杨黼居士晚年罢官,举家由惠州迁入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居住,后携子到鸡足山结庐而居,耄年族人迎归,子庆山随父还乡,兴建宝泉寺,七载方成。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光绪三十九年复建,香火绵延数百载长盛不衰,其迎佛赛社风俗尤为隆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为迎佛庙会,万人云集,盛况空前,后战乱被毁。至2003年,崇化大和尚开始重建该寺。如今建成石牌楼一座、正山门一座、侧山门一座、僧寮一院,居士寮一院、客堂、流通处、普庵殿、东西厢房、丈室、极乐塔、海会殿、伽蓝殿、地藏殿、龙王殿。
宝泉寺环境清幽、山水相映,实为鹫峰灵地,规划依次建筑有:正山门、普庵殿、莲升桥,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普贤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大势至菩萨金顶宝殿、狮子窟、方丈院、祖师殿、如来真身舍利宝塔、东西僧寮等中轴主体建筑,代表佛宝圣地。左路建筑有:仪门殿、经论院、清凉境、念佛堂、戒坛、问遮堂,东西僧寮等,代表法宝灵地。右路建筑有:尊宿院、上客堂、护法殿、文殊堂、罗汉堂、闭关中心、巡礼院、巡佛院、安养院、禅院、塔院、聪明泉等,代表僧宝净地。

宝泉寺推荐理由

嗨G:晋宁宝泉寺据载2005年重修,已投1.2亿,目前已经恢复重建了牌坊、御道、山门、普光明殿、汇通桥、观音宝殿、侧山门、海会殿、僧寮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集木雕、石雕、生漆脱胎塑像、彩绘于一身,各项工艺更是荟萃了滇、徽、浙、晋、闽等各流派之精华。
宝泉寺三大亮点:即全国最高的檀香观音,天木香九龙聚瑞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造像,高13.8米,主身长12.8米,中段直径3米,根部直径达4.8米;全国最大的室内铜佛,金顶铜像,高23米,重达150吨;全国最高的曼陀罗风格石塔,高50米,仿建印尼三宝隆石塔,。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
详细地址:
昆明市晋宁县环湖南路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参观时间

周一-周五:9:30-17:30,周末节假日:9:00-18:00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乘坐滇池游船另外收费。园区观光车:20元。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简介

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以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古滇历史文化为主,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一期建设公建类项目含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精品湿地公园、湿地度假酒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古滇大剧院、古滇王宴美食天地、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七彩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区、民族部落、古滇大酒店、七彩云南大酒店等。率先开放的两个主要项目分别为古滇艺海大码头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推荐理由

情人看刀:滇池边一个新打造的景区,规模比较大,看得出还是很有想法的,据说是准备打造成云南十大景点之一。现在应该只是完工了一部分,景色还是不错,可乘船出海,也可在公园中骑车或步行。如果全部建成可能会更好。离城稍远,适宜自驾游。。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怎么去?

公交:乘坐K31路,K38路到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公交站)下,走30米到达。

马哈只墓碑
详细地址:
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公园内
马哈只墓碑参观时间

全天开放

马哈只墓碑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马哈只墓碑简介

马哈只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马哈只墓平面呈长方形,长3.6米、宽2.52米,高出地面约0.4米马哈只墓的初葬形制,今已无从可考。此墓自从明初建置以后,年久日深,至解放前已倾陷为土丘。六十年代初期,发现墓四角有石框为界,遂以其框用条石和水泥砌筑成今状.保持了回教长方形墓的形制。石碑通高1.65米、宽0.94米、厚0.15米。碑额呈圆拱形,上书小篆“故马公墓志铭”六字。龟趺碑座。石碑正文四周,阴刻着缠枝蒂莲花纹。正文楷书十四行,共284个字。字迹略有残损。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均名“哈只”。按伊斯兰教的习俗,“哈只”是人们对朝觐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的尊称。中文“哈只”一词,本由阿拉伯语音译过来,意为“巡礼人”,即朝圣者。由于郑和幼年离家,对父亲的真实姓名可能已淡忘,或依习俗称父亲为“马哈只”。马哈八去世时,郑和年仅十岁左右。父亲丧葬之事,皆由长兄马文铭经办料理。永乐三年,郑和已升为内官监太监,请大学士礼部尚书李至刚撰写了父亲的墓志铭,但时逢第一次下西洋的前夕,郑和只得将碑文寄回云南昆阳镌凿于石,立在父亲墓前。